
了解中風
中風簡介
何謂中風

中風的出現是由於大腦的供血受阻,腦細胞會因缺氧而開始死亡, 引致身體部份功能受到影響。患者會基於受影響的腦細胞位置,出現一系列症狀。

中風徵兆
據估計,在未得到醫治的情況下,急性缺血性中風患者的腦部每分鐘約有190萬個神經元會死亡。因此,任何人士如突然出現懷疑中風的神經系統症狀,必須立即求醫,以適時接受評估和適當的緊急治理。及早發現中風徵兆致為重要,有機會減低對腦部的傷害及長期殘障。
中風的典型症狀,包括突發的:


半邊身(手、腳、臉部)無力 ,感覺麻痺或失去知覺
言語不清、或說話表達困難

眩暈(天旋地轉)
手腳不協調,步伐不穩,失去平衡

失去局部視力或
視覺岀現重影


劇烈頭痛
社會大眾可緊記「談笑用兵」的中風病徵口訣:

配圖由いらすとや集提供
中風類型
中風有兩類型,分別為缺血性中風和出血性中風。
出血性中風(佔20%)(俗稱「爆血管」)
出血性中風是供應大腦的血管突然破裂,令腦部出血,並影響正常腦細胞的血液供應。隨著血塊增大,影響腦神經細胞功能,令腦細胞壞死。
出血性中風風險因素包括:
-
高齡
-
高血壓
-
大腦澱粉樣血管病變
-
潛在的血管異常,如腦血管瘤,腦動靜脈畸形和腦腫瘤
-
潛在的凝血障礙,如服用抗血小板藥或抗凝血藥,血液病導致凝血問題
-
非法藥物
配圖由いらすとや集提供
血管爆裂

缺血性中風是由於血管粥樣硬化導致血管狹窄,促成血栓形成,阻礙血液供應腦神經細胞,腦細胞因缺乏養分而喪失功能,甚至壞死。
導致缺血性中風的風險因素包括:
-
高齡
-
高血壓
-
高膽固醇
-
糖尿病
-
肥胖
-
吸煙
-
心房纖顫(心跳不規則導致血栓形成)
-
不健康飲食(高鹽、高脂、高糖、缺乏水果)
-
缺乏運動
-
睡眠窒息症

血管阻塞
缺血性中風(佔80%)
短暫腦缺血發作(俗稱「小中風」)
是指患者出現中風徵狀,但在24小時内消失。如無適切治療,患者隨後三個月內約有兩成機會再中風,是中風早期的警號。即使症狀已經消失,若導致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潛在原因未查出,且患者未有適當的治療,其病情或會轉化為中風。因此,任何人若懷疑出現「小中風」症狀,應盡快求醫。